商洛新闻网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口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技艺与记忆,承载着传统生活方式的活态传承。在商洛地方戏曲研究院,青年演员们接过父辈、师傅的衣钵,让国家级非遗项目——商洛花鼓焕发青春活力,点亮城市生活。今天,让我们倾听商洛花鼓传承者、青年演员李艳艳的故事。
自2000年踏入商洛剧团的大门,李艳艳便与商洛花鼓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她内心深处对这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
商洛花鼓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在商洛开始盛行。2006年5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商洛花鼓位列其中。多年来,《夫妻观灯》、《屠夫状元》、《月亮光光》、《带灯》、《情怀》等一个个剧目享誉全国。作为商洛花鼓这项国家级非遗的市级传承人之一,李艳艳在推动非遗传播和发展的同时,也深刻思考如何将非遗与商洛其他文化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我们推出了‘周周有戏看’惠民演出活动,让商洛花鼓这个市民们喜闻乐见的戏剧‘零距离’和群众接触。”李艳艳如是说。
此外,李艳艳还积极参与和组织一系列以非遗和戏曲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为主题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商洛花鼓的独特魅力,也更加深入地促进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交流。
“因为商洛花鼓的魅力在于现场的演绎,只有登上舞台,才能让更多观众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感受唱词、曲调与表演的精妙融合。通过一场场演出,在观众心中种下商洛花鼓的种子,让这一传统艺术延续其生命力。”
近年来,李艳艳和剧团的同事们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践行非遗保护成果惠及大众、融入生活的理念,多点发力、多元创新、融合发展,多渠道做好非遗传承和传播工作,助力文旅融合、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参与到商洛花鼓剧目的创作中,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对传统剧目进行改编和创新,使商洛花鼓更贴合现代观众的审美,为其传承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李艳艳表示。
关于商洛花鼓未来发展的想法,李艳艳作为商洛市政协委员将通过提案和建议的方式为商洛花鼓的传承贡献力量。“一方面是要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与院校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传承,打造专业人才梯队。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比如争取更多社会力量赞助、文化项目扶持等,保障创作演出能顺利开展。此外还会着力开发市场,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商洛花鼓,同时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精心探索创新形式与内容,创作出既保留韵味又贴合时代审美的新剧目,增强其生命力与影响力,更好地将这一艺术传承下去。”
“商洛花鼓是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赓续历史文脉,让非遗在商洛绽放出更加迷人的时代光彩!”
记者:刘涛
编辑:史岚晨
责任编辑:田芊
审核:孙黄荣
签发:张永罡